Hardware – 夏清然的日志 https://www.qingran.net Xia Qingran Geek Blog Sun, 07 Aug 2016 09:50:3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4.6.1 112893047 禁止Mac OS X spotlight对移动存储设备的索引 https://www.qingran.net/2013/09/%e7%a6%81%e6%ad%a2mac-os-x-spotlight%e5%af%b9%e7%a7%bb%e5%8a%a8%e5%ad%98%e5%82%a8%e8%ae%be%e5%a4%87%e7%9a%84%e7%b4%a2%e5%bc%95/ https://www.qingran.net/2013/09/%e7%a6%81%e6%ad%a2mac-os-x-spotlight%e5%af%b9%e7%a7%bb%e5%8a%a8%e5%ad%98%e5%82%a8%e8%ae%be%e5%a4%87%e7%9a%84%e7%b4%a2%e5%bc%95/#respond Fri, 06 Sep 2013 09:30:37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1915 最近发现kindle的根目录下有一堆.开头的文件夹:


.fseventsd
.Spotlight-V100
.TemporaryItems
.Trashes

而且看个头都挺大的(几十兆),是Mac OS X的自带的spotlight的索引文件。

就查了下怎么禁止spotlight对一个移动设备进行索引(移动硬盘、手机、kindle等)。

很简单,在移动存储设备的根目录下建立 .metadata_never_index 文件。

Mac OS X下在终端,进入到移动硬盘根目录:

touch .metadata_never_index

Windows在命令行或者运行执行(J为盘符):

echo > J:\.metadata_never_index

]]>
https://www.qingran.net/2013/09/%e7%a6%81%e6%ad%a2mac-os-x-spotlight%e5%af%b9%e7%a7%bb%e5%8a%a8%e5%ad%98%e5%82%a8%e8%ae%be%e5%a4%87%e7%9a%84%e7%b4%a2%e5%bc%95/feed/ 0 1915
不越狱,不破解,给kindle paperwhite增加字体 https://www.qingran.net/2013/08/%e4%b8%8d%e8%b6%8a%e7%8b%b1%ef%bc%8c%e4%b8%8d%e7%a0%b4%e8%a7%a3%ef%bc%8c%e7%bb%99kindle-paperwhite%e5%a2%9e%e5%8a%a0%e5%ad%97%e4%bd%93/ https://www.qingran.net/2013/08/%e4%b8%8d%e8%b6%8a%e7%8b%b1%ef%bc%8c%e4%b8%8d%e7%a0%b4%e8%a7%a3%ef%bc%8c%e7%bb%99kindle-paperwhite%e5%a2%9e%e5%8a%a0%e5%ad%97%e4%bd%93/#respond Thu, 15 Aug 2013 15:43:09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1885 不越狱,不破解,给kindle paperwhite增加字体

插上USB连接kindle,进入kindle设备根目录。

创建一个空文件USE_ALT_FONTS。

$ touch USE_ALT_FONTS

创建文件夹fonts

$ mkdir fonts

拷贝字体文件到fonts目录里,字体文件名可以用UTF-8编码的中文,比如方正中雅宋:

http://fonts.mobanwang.com/fangzheng/200908/5052.html

 

结束!重启kindle,进入设置,打开菜单,选重启!

 

]]>
https://www.qingran.net/2013/08/%e4%b8%8d%e8%b6%8a%e7%8b%b1%ef%bc%8c%e4%b8%8d%e7%a0%b4%e8%a7%a3%ef%bc%8c%e7%bb%99kindle-paperwhite%e5%a2%9e%e5%8a%a0%e5%ad%97%e4%bd%93/feed/ 0 1885
2011年款Macbook Pro 15寸笔记本升级SSD和内存图文说明 https://www.qingran.net/2011/11/2011%e5%b9%b4%e6%ac%bemacbook-pro-15%e5%af%b8%e7%ac%94%e8%ae%b0%e6%9c%ac%e5%8d%87%e7%ba%a7ssd%e5%92%8c%e5%86%85%e5%ad%98%e5%9b%be%e6%96%87%e8%af%b4%e6%98%8e/ https://www.qingran.net/2011/11/2011%e5%b9%b4%e6%ac%bemacbook-pro-15%e5%af%b8%e7%ac%94%e8%ae%b0%e6%9c%ac%e5%8d%87%e7%ba%a7ssd%e5%92%8c%e5%86%85%e5%ad%98%e5%9b%be%e6%96%87%e8%af%b4%e6%98%8e/#comments Sun, 13 Nov 2011 10:47:43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1679  

ZoomQuiet一直追着我要这个文档,今儿又在buzz上说了一下,今天周末加班搞定这个欠账吧。

拆装这些东西已经有很多经验,单纯一个流水账应付周总之用。

首先准备材料,SSD和内存购自amazon.com,使用buytong.com美国代购运回国内,代购的费用是RMB 50元左右,包含包装、EMS和保价费。

SSD使用的是Corsair Force Series GT 120GB,支持SATA III接口,读写速度标称是555MB/s和515MB/s,nb的是IOPS号称85K,这是我买这款的关键,amazon链接

内存使用的是目前笔记本里最高等级的Kingston HyperX DDR3-1600MHz内存,amazon链接

就是他们:


同时购买了一个硬盘架和USB光驱盒,用于放第二块儿硬盘和拆下来的光驱,taobao链接

方案是把原机配的硬盘放置于光驱位,因为我这个2011年早期的macbook pro光驱位只支持SATA II,看其中的link speed字段:

释放身上静电,整理好桌面,开始拆机之旅。

  1. 底部螺丝卸掉,先以对角线方向松螺丝,揭掉底盖露出机器内部:
  2. 松开电池卡扣,停止电池向主板供电,卸掉原有内存:
  3. 装上新内存,到此内存升级完毕:
  4. 拆原有硬盘,四角四个螺丝拧掉,很容易拆下原有硬盘:
  5. 新硬盘按上很容易
  6. 拆掉光驱,仔细看看周围阻挡的排线和螺丝,松之:
  7. ,

  8. 把硬盘上到硬盘盒子上,同时光驱上有一个卡扣需要拆下装到硬盘盒上:
  9. 同时硬盘盒外侧有两处对两个螺丝的固定有一定的阻碍,需要用一个小锉刀简单处理一下,并且金属屑绝对不能带入机器内部,然后安排好排线,上紧螺丝,这是最麻烦的一步,当时忘记进行图片记录了,细心一些很容易搞定:
  10. 最后检查一下:所有的螺丝是否上齐,插上所有的排线(尤其不要忘记电池的排线),清理灰尘,清理排线走向,完工!

我在新ssd上重新安装lion,开机按option,进入原有硬盘的recovery disk,然后step by step的进行lion的安装。因为是网络下载安装,进行了两天两夜,好在这个下载支持断点续传,晚上忙完回家开始下载,早上关掉上班。第二天继续。安装完成后开机只需要5s左右,一圈半“菊花”,应用程序都是秒开。

这第二台自购笔记本用了半年很爽,做工一流,升级的高分辨率雾面屏很好,此次升级后再也没什么可折腾的,安心使用到淘汰。

]]>
https://www.qingran.net/2011/11/2011%e5%b9%b4%e6%ac%bemacbook-pro-15%e5%af%b8%e7%ac%94%e8%ae%b0%e6%9c%ac%e5%8d%87%e7%ba%a7ssd%e5%92%8c%e5%86%85%e5%ad%98%e5%9b%be%e6%96%87%e8%af%b4%e6%98%8e/feed/ 2 1679
NUMA微架构 https://www.qingran.net/2011/09/numa%e5%be%ae%e6%9e%b6%e6%9e%84/ https://www.qingran.net/2011/09/numa%e5%be%ae%e6%9e%b6%e6%9e%84/#respond Thu, 08 Sep 2011 04:02:51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1484 现在开始补日志,逐步的扫清以前写了一半的和“欠账未还的”。半年之前开的头,今天先把NUMA说完。

PC硬件结构近5年的最大变化是多核CPU在PC上的普及,多核最常用的SMP微架构:

  1. 多个CPU之间是平等的,无主从关系(对比IBM Cell);
  2. 多个CPU平等的访问系统内存,也就是说内存是统一结构、统一寻址的(UMA,Uniform Memory Architecture);
  3. CPU到CPU的访问必须通过系统总线。

结构如图所示:

SMP的问题主要在CPU和内存之间的通信延迟较大、通信带宽受限于系统总线带宽,同时总线带宽会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

由此应运而生了NUMA架构:

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是起源于AMD Opteron的微架构,同时被Intel Nehalem采用(英特尔志强E5500以上的CPU和桌面的i3、i5、i7均基于此架构)。这也应该是继AMD64后AMD对CPU架构的又一项重要改进。

在这个架构中,每个处理器有其可以直接访问其自身的“本地”内存池,使CPU和这块儿内存之间拥有更小的延迟和更大的带宽。而且整个内存仍然可做为一个整体,可以接受来自任何CPU的访问。简言之就是CPU访问自己领地内的内存延迟最小独占带宽,访问其他的内存区域稍慢并且共享带宽。

GNU/Linux如何管理NUMA:

  1. probe硬件,了解物理CPU数量,内存大小等;
  2. 根据物理CPU的数量(不是core)分配node,一个物理CPU对应一个node;
  3. 把属于一个node的内存模块和其node相联系;
  4. 测试各个CPU到各个内存区域的通信延迟;

在一台16GB内存,双Xeon E5620 CPU Dell R710用numactl得到以下信息:

# numactl --hardware

available: 2 nodes (0-1)

node 0 size: 8080 MB

node 0 free: 5643 MB

node 1 size: 8051 MB

node 1 free: 2294 MB

node distances:

node 0 1

0: 10 20

1: 20 10

  • 第一列node0和node1就是对应物理CPU0和CPU1;
  • size就是指在此节点NUMA分配的内存总数;
  • free是指此节点NUMA的内存空闲数量;
  • node distances就是指node到各个内存节点之间的距离,默认情况10是指本地内存,21是指跨区域访问。

因为就近内存访问的快速性,所以默认情况下一个CPU只访问其所属区域的内存空间。此时造成的问题是在大内存占用的一些应用时会有CPU近线内存不够的情况,可以使用如下方式把CPU对内存区域的访问变为round robin方式。此时需要通过以下方式修改:

# echo 0 > /proc/sys/vm/zone_reclaim_mode

# numactl --interleave=all

memcached、redis、monodb等应该做以上的优化修改。

另外,如果有时间,下一篇会总结一下自己对于此问题的思考:如果自己实现一个内存池,并发挥NUMA架构的最大效能,如何设计?

参考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n-Uniform_Memory_Access

Ulrich Drepper, Memory part 4: NUMA support http://lwn.net/Articles/254445/

http://www.kernel.org/doc/Documentation/sysctl/vm.txt

 

]]>
https://www.qingran.net/2011/09/numa%e5%be%ae%e6%9e%b6%e6%9e%84/feed/ 0 1484
使用GPU加速H.264编码分析 https://www.qingran.net/2011/07/%e4%bd%bf%e7%94%a8gpu%e5%8a%a0%e9%80%9fh-264%e7%bc%96%e7%a0%81%e5%88%86%e6%9e%90/ https://www.qingran.net/2011/07/%e4%bd%bf%e7%94%a8gpu%e5%8a%a0%e9%80%9fh-264%e7%bc%96%e7%a0%81%e5%88%86%e6%9e%90/#comments Wed, 13 Jul 2011 22:48:46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1215 继前面的“GPGPU”和“CUDA和OpenCL”的简介后,接下来分析一个具体的使用案例:是否可以用GPU搭建一个高性能的H.264编解码服务器?

设想一个简单的需求:

  1. 把其他编码的视频转换为指定码率的H.264;
  2. 在转换过程中做一些简单的处理(例如增删水印、字幕的处理、声音的处理等);
  3. 需要封装成指定的一种container格式,比如mp4或mkv。

 

ffmpeg完成此项工作的大概过程是:

  1. 识别文件格式,打开视频文件容器,得到video_stream;
  2. 使用libavcodec把video_stream解码成原始的frame数据;
  3. 在frame的基础上做“需求2”的处理;
  4. 编码成H.264格式;
  5. 存放到指定格式的容器中(mp4或者mkv)。

“过程1”应该是一个轻量操作,且对于现有视频格式速度应该很快(播放器看片的时候不可能先等上几秒分析一把格式再开始播放吧?)。

“过程2”需要把原有的视频编码解码并转为ffmpeg内部使用的格式,速度会比上第一步慢不少,但是应该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在码率比较高的情况下也会非常缓慢(在Pentium4时代的机器上看1080p的高清视频很卡)。

“过程3”是需要对每一帧进行处理,那么这步是可高度并行化的应该可以放到GPU进行。

“过程4”一定是最慢的一个环节:H.264需要将图像分割成很多个宏块, 然后利用视频帧图像的帧内和帧间的相关性, 采用帧内预测或帧间预测的编码模式, 对各个宏块进行压缩。然后形成帧,组成为码流。整个过程复杂,但宏块儿的处理是可以高度并行化的操作,应该可以放到GPU进行。

“过程5”和“过程1”类似。

所以如果想用GPU加速以上的过程,那么把“过程4”和“过程2”的密集计算从CPU上转到GPU上,应该是可能的发力点。

如果要设计这个系统,软件自底层到上层有几点需要考虑:

  1. 如果显卡可以指定,应该是Nvidia。在Linux下有完善的开发运行环境,且同时支持CUDA和OpenCL;
  2. 如果选定Nvidia显卡,那么根据前文的分析,使用CUDA是更好的GPU计算架构。并且应该使用最新的CUDA 4.0版本,因为在多GPU上能更方便的开发,并且GPU直接访问内存方面也做出了改进(CUDA 4.0的新特性详细见这里)。
  3. 在决定了以上基础设施后,为了提高单机的处理能力程序应该用何种架构来编写?单进程多线程还是多进程单线程?

关键在于在程序里如何更好的调用CUDA:

  1. 单进程多线程方式
    • 每个线程进行一个视频的转换,每个线程在其线程内部直接使用CUDA;
    • 有单独的CUDA线程,其他线程当需要时通知此线程进行运算;
  2. 多进程单线程
    • 每个进程进行一个视频的转换,在其进程内部各自独立的使用CUDA;
    • 有单独的GPU进程,其他进程当需要进行GPU运算的时IPC通知此进程进行;

在我看来,2-1的方式是最简单直接的,可以直接基于ffmpeg来实现,只需单把可并行化的部分从CPU移到GPU。但是CUDA 4.0是否支持这样做?这样做效率是否最高?

硬件配置上也有以下的问题:

  1. 是否需要在一个Server上配置多块儿GPU?虽说CUDA 4.0已经声称对此有很好的支持,但是其是否能利用好?另外受限于硬件瓶颈的一些限制(CPU计算能力、内存速度、总线速度),配置几块儿GPU比较合适?
  2. 如果使用ffmpeg,那么在一台拥有16核的服务器上,理论可以同时启动16个ffmpeg进程(单线程运行)。加入GPU运算后单个视频处理速度的提高是一定的,但是否还有这么大的并行能力?以及单位时间段内的处理能力是否提升?
  3. 加入GPU后硬件成本的增加是否值得?与单独使用CPU的相比单位成本是否更低?选用哪款Nvidia显卡的性价比最高?
  4. 如何看GPU的load average和top?

最后这件事情最难的一点在于:需要对CUDA、ffmpeg、H.264、硬件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好这样的一个系统

]]>
https://www.qingran.net/2011/07/%e4%bd%bf%e7%94%a8gpu%e5%8a%a0%e9%80%9fh-264%e7%bc%96%e7%a0%81%e5%88%86%e6%9e%90/feed/ 2 1215
CUDA和OpenCL https://www.qingran.net/2011/07/cuda%e5%92%8copencl/ https://www.qingran.net/2011/07/cuda%e5%92%8copencl/#comments Wed, 13 Jul 2011 20:25:11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1213 接前文“GPGPU”。

虽然我们可以使用已有的图形API来调用GPU,但是通过前文的分析,这个过程冗长且复杂。严重违反了程序员的优雅、和lazy原则。需要去学习图形学的一些知识,了解texture、shader等图形学专用概念,而且需要学习CGSL或者HLSL等shader着色语言。而且还要熟悉OpenGL和DirectX等图形学API,这一箩筐的知识没有一个一年半载是搞不定的。而且这样的方式不符合正常程序的编写习惯,所以难以优化。

最为3D程序员着想的Nvidia终于在07年搞出 CUDA ,这个架构的编程基于C 语言来进行,程序员只需要熟习CUDA的内存布局、线程层级,就能完成 CUDA 程序的开发,彻底跟那一箩筐图形学知识脱了干系,这个世界清静了。。。

CUDA 的推出是革命性的,而且OpenCL和M$的DirectX Computer GPGPU API 都基本上是采用了 CUDA 的架构和编程模型,可以说熟习 CUDA是OpenCL 的快速入门之道(Apple你肿了么?最新的mac为啥都用A卡了?)。CUDA的架构图(取自这里):

自下往上CUDA架构由四部分组成:

  1. 显卡内部的GPU的并行计算引擎;
  2. OS内核态的硬件支持,包括初始化,配置等;
  3. 用户级的驱动程序,为开发者提供的设备级的API接口;
  4. PTX指令集架构(ISA)的并行计算内核和功能.

对于开发者来说,CUDA提供了以下内容:

  • Libraries:高层次的为CUDA专门优化的BLAS, FFT等公用函数;
  • C Runtime:CUDA C语言运行库提供了支持在GPU上执行标准C语言语法喝函数,并允许其他高级语言如Fortran,Java和Python的调用;
  • Tools:NVIDIA C Compiler (nvcc),  CUDA Debugger (cudagdb),  CUDA Visual Profiler (cudaprof)

 

CUDA对OpenCL和其他编程语言的支持

由上图可知,Nvidia的OpenCL是基于CUDA Driver构建起来的,如果我们使用OpenCL那么就根据其规范编写类C语言的OpenCL内核,CUDA的Driver会接受这些计算请求并翻译给GPU运行当使用的设备级的编程接口。MS在Nvidia上的Direct Computer也是基于此,如果使用DirectX,那么需要用HLSL.编写DirectX的computer shaders,然后调CUDA Driver.

同时CUDA C Runtime的存在使我们方便的使用其他高级语言进行CUDA程序的编写,我目前常用Python就有PyCUDA的包装。

下面的内容都以直接使用CUDA的标准kernels并调用CUDA Driver API进行,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运算方式
CUDA支持大量的线程级并行(Thread Level Parallel),因为在GPU硬件中动态地创建、调度和执行这些线程是非常轻量的(而在CPU中,这些操作都是重量级的)。CUDA编程模型可以看作是将GPU做为协处理器的系统,CPU来控制程序整体的逻辑和调度,GPU来运行一些能够被高度线程化的数据并行部分。

CUDA程序包括串行计算部分和并行计算部分,并行计算部分称为Kernels,内核是一个可以在GPU执行的并行代码段。理想情况下,运行于CPU上的串行代码的只是清理上个内核函数,并启动下一个内核函数。

CUDA Kernels只对ANSI C进行了很小的扩展,以实现线程按照两个层次进行组织、共享存储器和栅栏同步。这些关键特性使得CUDA拥有了两个层次的并行:线程级并行实现的细粒度数据并行,和任务级并行实现的粗粒度并行。关于CUDA的线程模型需要单独拉出来说了(我看了半天文档确实没看明白,线程模型可能是CUDA最关键的一个部分,需要买块儿Geforce GTX 5xx的显卡做一个实际实验环境啊~)

 

内存操作

在 CUDA 中,GPU 不能直接存取主内存,只能存取显卡上的显存。因此,需要将数据从主内存先复制到显卡内存中,进行运算后,再将结果从显存中复制到主内存中。这些 复制的动作会受限于 PCI Express 的速度。使用 PCI Express x16 时,PCI Express 1.0 可以提供双向各 4GB/s 的带宽,而 PCI Express 2.0 则可提供 8GB/s 的带宽。当然这都是理论值。

但刚刚发布的CUDA 4.0对内存地址映射有了更好的支持:任意在CPU的malloc/new的内存,都可以通过调用cudaHostRegister注册给GPU,同样也有cudaHostUnregister来取消这个注册,而不需要cudaMemcpy。PCI-E本身就支持把一个host地址映射到device端,且DirectX和OpenGL均用这种方式来处理texture大数据。另外这个特性更方便我们编写代码:可以把一个大的CPU程序一点一点地改成GPU程序,并一步一步对比验证结果。以前这件事情需要前后都插入不少cudaMalloc和cudaMemcpy等代码,繁琐而且容易出错。

基于CUDA的复杂线程模型,内存管理的细节应该也是相当复杂,以后专文说吧。

 

执行方式

线程模型和内存管理没整懂,runtime时怎么做的就更不明白了,专文说把。

 

]]>
https://www.qingran.net/2011/07/cuda%e5%92%8copencl/feed/ 4 1213
GPGPU简介 https://www.qingran.net/2011/07/gpgpu%e7%ae%80%e4%bb%8b/ Wed, 13 Jul 2011 05:09:23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1209 过去的一周时间研究了一下GPU做通用计算以及CUDA和OpenCL,下面会分几篇文章总结最近的成果。

图形处理单元( GPU)简称显卡是现在计算机中除CPU体系之外最复杂的一个系统。近几年来随着游戏工业的大规模发展,GPU的运算性能的增长大大超过了摩尔定律。不仅仅提高了计算机图形处理的速度和质量而且给我们提供了nb的计算平台。


GPU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运算单元极多带来大并行处理能力,GPU的运算单元数量远多于CPU。例如现在民用的中端显卡Geforce GTX 570有480个CUDA cores,拥有1405 GigaFLOPS单精度浮点数运算能力。

如上图所示,CPU的大量的晶体管被cache和控制电路占用(控制指令和分支预测等操作),而ALU占用的只是一小部分。与之相反的是GPU做为专用运算器其控制电路极其简单,而且对Cache需求较小,所以大部分的晶体管用于组成各类专用运算单元和长流水线。

2,GPU拥有更快速的显存、大的显存位宽和大的显存带宽,Geforce GTX 570一般拥有1GB以上GDDR5的显存,位宽为320bit,显存频率为950MHz,且拥有152GB/s 的显存带宽。

GPU和CPU的带宽对比:

基于以上的两个特点,GPU计算优势有:

  1. 并行性。源自图形处理需要对多条绘制流水线的支持,所以GPU拥有了非常大的并行处理能力;
  2. 高密集计算。高频率、大位宽的显存 + 高速PCIe总线;
  3. 长流水线。一般来说目前显卡的流水线都有数百个指令阶段(而CPU一般只有几十个),所以GPU做为流式数据并行处理机有明显的优势。

总结一句:GPU时针对向量计算优化的并行数据处理机。

GPU编程上也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从原理上说我们不借助CUDA或者OpenCL就能直接使用DirectX或者OpenGL直接进行GPU运算,我们可以从一个图形开发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来做。

1,纹理 == 数组

一维数组是CPU最基本的数据表达形式,同时基于此进行的偏移量计算构成了CPU编程的数据表达形式。

而对于GPU,最基本的数据排列方式是二维数组,在图形开发中,数组被做做为纹理(texture)送入GPU后进行处理。在CPU中的数组索引在GPU中改为了纹理坐标,有了纹理坐标就可以访问纹理中的每个数据,同时还必须确定坐标原点的位置。

GPU内部的额运算均是浮点数为运算,同时GPU是以一个四元组为单位进行计算的,这个四元组包括RGB三原色 + Alpha通道。

 

2,shader == kernels

传统CPU指令是以顺序、循环执行为主,例如计算1M个成员的数组的平方的结果:

for (int i=0;  i<1000000; i++)
output[i] = input[i] * input[i]

这个运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输入和输出的每个数组元数,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不管是输入的数组,还是输出结果的数组,对于同一个数组内的其他各个元素是相互独立的,我们可以不按顺序从最后一个算到第一个,或在中间任意位置选一个先算,它得到的最终结果是不变的。如果我们有一个数组运算器,或者我们有1M个CPU的话,我们便可以同一时间把整个数组一次给算出来,这样就根本不需要一个外部的循环。这就是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

同样的计算在OpenCL里是这样编写kernels:

const char *KernelSource = "\n" \
"__kernel void square( \n" \
" __global float* input, \n" \
" __global float* output, \n" \
" const unsigned int count) \n" \
"{ \n" \
" int i = get_global_id(0); \n" \
" output[i] = input[i] * input[i]; \n" \
"} \n" \
"\n";

可以看到,在GPU里,两个数组的相乘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就搞定所有。在这里运算的GPU可编程模块,叫做片段管线(fragment pipeline),它是由多个并行处理单元组成的。在硬件和驱动逻辑中,每个数据项会被自动分配到不同的渲染线管线中去处理,到底是如何分配,则是没法编程控制的。从概念观点上看,所有对每个数据顶的运算工作都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不同片段在通过管线被处理的过程中,是不相互影响的。片段管线就像是一个数组处理器,它有能力一次处理一张纹理大小的数据。虽然在内部运算过程中,数据会被分割开来然后分配到不同的片段处理器中去,但是我们没办法控制片段被处理的先后顺序,我们所能知道的就是“地址”,也就是保存运算最终结果的那张纹理的纹理坐标。我们可能想像为所有工作都是并行的,没有任何的数据相互依赖性。

3,渲染 == 运算
我们准备好了纹理,写好了着色器去处理纹理,接下来我们所要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告诉GPU让起来使用shader对纹理进行渲染。也就是说通过渲染一个带有纹理的四边形,我们便可以触发着色器进行运算。最后把结果存入目标纹理中。

所以整个的过程如下:

  1. 把数据通过CPU组织绘制到纹理上(CPU运算)
  2. 使用shaders处理纹理中的数据(GPU运算)
  3. 进行渲染,结果绘制到目标纹理(GPU运算)
  4. 获得目标纹理数据,CPU处理得到结果(CPU运算)

BTW,前一段时间同事老李做的骨骼动画的VTF优化(Vertex Texture Fetch)就是采用此思路。

有了上面的这些准备后,再看CUDA和OpenCL就会容易理解很多。接下来说说这些

]]>
1209
如何写一个为SSD优化的数据库? https://www.qingran.net/2011/07/%e5%a6%82%e4%bd%95%e5%86%99%e4%b8%80%e4%b8%aa%e4%b8%bassd%e4%bc%98%e5%8c%96%e7%9a%84%e6%95%b0%e6%8d%ae%e5%ba%93%ef%bc%9f/ https://www.qingran.net/2011/07/%e5%a6%82%e4%bd%95%e5%86%99%e4%b8%80%e4%b8%aa%e4%b8%bassd%e4%bc%98%e5%8c%96%e7%9a%84%e6%95%b0%e6%8d%ae%e5%ba%93%ef%bc%9f/#respond Mon, 04 Jul 2011 18:53:31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1145 SSD应该是近几年来硬件技术最nb的革命,困扰计算机性能的最短木板--磁盘IO终于有了巨大的突破。而且SSD在未来的几年中会快速普及(我还琢磨着给我笔记本换SSD)。

前一段cm同学也想做一个MVCC支持的k-v数据库 ,现有的数据库都是根据几年前的硬件水平(小内存、无NUMA、机械磁盘)进行的设计的,不可能针对SSD专门优化,SSD上的MySQL性能提升应该是只用了SSD IOPS超高这一个特性。在SSD未来几年应该能广泛普及的前提下,针对SSD的数据库优化是必须的。集中查了查资料,聊聊想法,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补充。

先简要的介绍一下SSD的特点。SSD没有传统机械硬盘的机械寻道时间而带来的延迟,所以IOPS性能可以达到10, 000甚至是100, 000(而15K的SAS一般在100左右),所以能提供相对于机械硬盘100+倍的的小文件读取性能。而且在连续读取方面也能带来3倍左右的性能提升。

SSD最小的写入单元是4KB的一个page,写入空白位置时是按照4KB的单位写入。但是“改写”操作是需要进行一个额外的“擦除”操作,擦除则是按照block进行(一般来说一个block是128个pages即512KB)。也就是说向一个空白区域,那么直接按照4KB对齐写入;但是如果是向已经有数据的一个区域写入新数据,那么操作过程是:整个block读入缓存 -> 修改数据 -> 擦除原有block -> 写入整个block。这个过程常称作erase-before-write,显然SSD重写已有数据区域的代价非常高。

因为SSD的erase-before-write,所以对一个区域不停的“改写”操作不仅仅带来巨大的写入延迟,也会大大减少flash的寿命。所以设计了一套均衡算法来保证其内部的每个区域都被均衡使用,简称wear leveling。wear leveling是通过SSD内部的FTL实现(Flash Translation Layer,相当于磁盘控制器,主要功能是把flash的物理地址转换为OS需要的LBA地址)。具体的方式是:首先在SSD内部分为两个block pool,一个是free block pool,一个是data block pool。顾名思义一个是尚未使用的block集合和一个已经使用的block集合。由此很容易想到的一个优化策略是当要改写一定数据时,将数据合并为block,然后直接从free block pool里取出一个无数据的区域直接写入,原有的data block pool标记为 “可擦除”,同时新使用的block进入data block pool。“可擦除”的block定期执行擦除并放入free block pool。这其实就是最常用的deferred garbage collection策略,这样做的好处是:0,写入速度较快延迟小,延迟回收而非即时擦除;1,不会反复写入同一个flash物理区域,减少物理磨损。

新的SSD TRIM技术采用了另外的一种回收策略。OS直接告诉SSD控制器:一个block的数据可以立即delete。此时SSD做的操作是把整个block读入缓存,并重置所有数据,最后回写。同时把这个块儿加入free block pool中。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把数据的控制权从OS交给了SSD FTL,FTL可以做出若干优化策略执行此事;提前把将来要进行的GC操作提前完成,避免因为没有free block pool时临时执行GC带来的延时;同时由于这些block的数据迟早要擦除,所以对SSD的寿命无影响。

同时erase-before-write还带来了一个写入放大效应,最差的情况可能是只需要改1个page以内的数据,但是却需要对1整个block进行重写。虽说上面提到的wear leveling方法会减少写入放大发生的概率,但是一但发生free block pool耗尽,需要去即时擦除data block pool的数据时,那么wear leveling就会失效,基于此SSD盘在使用重保持一个相对大的空闲空间会使其性能变化相对较小。同时随机的小文件写入的性能在某种情况下会比连续大文件写入性能下降很多,因为随机的写带来随机的擦除,从而加大写放大效应发生的概率。

同时不要忘记SSD一般会有一个64MB甚至是128MB的memory cache的存在,所以在write-back使用条件下,猜测SSD自身应该有能力去合并多次小文件写入并入一个或几个block内,并结合wear leveling做出更优化的操作。

总结一下SSD的特点:

  1. SSD有写入磨损问题,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2. 最小写入单位为4KB的page,擦除的时按block进行(通常为128pages);
  3. 重写数据时由于写放大效应的存在随机写入可能会比顺序写入带来的损耗更大;
  4. 带TRIM的wear leveling理论上能大大减少随机写入的写放大效应发生的概率;
  5. 使用上尽量保持一个相对大的空闲空间;
  6. 随机小文件读取性能强大,能达到1w甚至5w IOPS,基本是现在机械硬盘的100倍+;
  7. 连续读取性能是机械硬盘的3倍左右,能达到400MB/s的吞吐能力;
  8. 读性能的延迟远低于写(传统机械硬盘读写延迟差别不大);
  9. 在空白区域的随机写和顺序写性能可能差别不大。

下面来聊聊数据库的IO特点。数据库主要分成三大块儿:最终数据文件、索引、日志。最终数据文件的读取和写入在多数场景下是大量的随机读写;索引的建立、更新和读取是随机读写;日志文件是连续读写。

先说日志文件,为了迎合传统物理硬盘连续读写性能相对优秀的特性,日志文件是采用了顺序日志记录的方式,因为需要在事务提交的时候快速响应,顺序读写减少了磁盘重新寻道的时间。只需要在日志提交时把log buffer中的数据依次写入磁盘,所以传统的数据库日志最精确的描述应该是:在连续扇区的多次小文件写入。同时索引和数据文件的update操作的随机性导致了随机写入情况的发生概率很高。全表扫描和索引文件的创建毫无疑问是一个连续大文件读写的过程。

目前想到的针对SSD特点进行优化的数据库应该有以下几点:

  1. 修改日志的顺序写入方式,因为固定目录顺序日志文件的反复写入带来很大的SSD磨损,稳定是第一;
  2. 是否考虑根据SSD的特点采用新的日志方式(我还没想好)?
  3. SSD随机读性能卓越,可以在代码层不考虑cache,直接读取源数据文件,减少同步cache的开销;
  4. 以往数据库为了尽量减少小文件的随机读而采用的一些优化方式是否可以取消?
  5. 4KB page的对齐原则;
  6. 写入数据时尽可能按照一个block的大小(512KB)去组织数据;
  7. 索引和数据文件的update操作是否可以考虑在程序内部按照block进行重组织,改多次小文件写入为一个或几个block的连续写入;

上面的第7条可能是一个过渡设计。另一个杯具是以上这些都是根据文档的纸上谈兵,到现在我还没用过SSD 🙁 ,希望以后有机会也搞一个6w的FusionIO PCIE SSD玩玩。

最后感谢万能的wikipedia,没有它的帮助不可能这么快完成这些资料的查找,主要参考以下文章:

http://en.wikipedia.org/wiki/SSD

http://en.wikipedia.org/wiki/Wear_leveling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IM

]]>
https://www.qingran.net/2011/07/%e5%a6%82%e4%bd%95%e5%86%99%e4%b8%80%e4%b8%aa%e4%b8%bassd%e4%bc%98%e5%8c%96%e7%9a%84%e6%95%b0%e6%8d%ae%e5%ba%93%ef%bc%9f/feed/ 0 1145
iphone升级iOS 1604错误解决 https://www.qingran.net/2011/03/iphone%e5%8d%87%e7%ba%a7ios-1604%e9%94%99%e8%af%af%e8%a7%a3%e5%86%b3/ https://www.qingran.net/2011/03/iphone%e5%8d%87%e7%ba%a7ios-1604%e9%94%99%e8%af%af%e8%a7%a3%e5%86%b3/#comments Fri, 11 Mar 2011 16:10:30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1066 今天在公司给我iphone4升级到最新的iOS 4.3,尝试n多次一直是1604的报错。

关掉了卡巴斯基杀毒,换了台机器,换了数据线,居然还是报这个错。

神奇了难道让我手机变板砖?!

仔细Google了一番,原来在于windows XP下3个服务要打开,分别是:

  • Messenger
  • Terminal Services
  • Telnet

去控制面板 -> 管理工具 -> 服务 里手动开启这三个服务即可。

没有深究为啥iOS升级需要这三个windows服务。而且报错如此不明,apple官方帮助页也没有提示。

 

]]>
https://www.qingran.net/2011/03/iphone%e5%8d%87%e7%ba%a7ios-1604%e9%94%99%e8%af%af%e8%a7%a3%e5%86%b3/feed/ 1 1066
ipad2预测 https://www.qingran.net/2011/03/ipad2%e9%a2%84%e6%b5%8b/ https://www.qingran.net/2011/03/ipad2%e9%a2%84%e6%b5%8b/#respond Wed, 02 Mar 2011 10:28:38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1054 在前一段预测了iphone5的改进,赶在ipad2发布前几个小时,也预测一下:

改变:

  • CPU升级到A4 1.5GHz,单核
  • GPU升级到PowerVR 545
  • 加入摄像头,很有可能是前置
  • 内存升级到512MB
  • 重量会减轻
  • 会有支持CDMA2000的3G版

不变:

  • 屏幕尺寸和分辨率
  • 基本外形

 

几个小时后见分晓!

]]>
https://www.qingran.net/2011/03/ipad2%e9%a2%84%e6%b5%8b/feed/ 0 1054
iphone5硬件更新预测 https://www.qingran.net/2011/01/iphone5%e7%a1%ac%e4%bb%b6%e6%9b%b4%e6%96%b0%e9%a2%84%e6%b5%8b/ https://www.qingran.net/2011/01/iphone5%e7%a1%ac%e4%bb%b6%e6%9b%b4%e6%96%b0%e9%a2%84%e6%b5%8b/#comments Thu, 27 Jan 2011 08:45:18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858 iphone4虽然用着很爽,但是iphone5也呼之欲出了,下面也学学章鱼哥,预测一下其硬件改变:

[保持不变]

屏幕分辨率仍是960*640

和iphone4一样的不锈钢外框和天线布局

三轴陀螺仪

[常规更新]

双核1GHz主频CPU,基于ARM Cortex A9

GPU升级成PowerVR SGX543

后置摄像头800万像素

后盖和前盖的玻璃应该会改变一点

电池加大到1500mAH

[扩展更新]

能流畅播放1080p的H.264视频

能录制1080p的视频

拥有HDMI接口

取消”home”键,通过IOS 4.3的手势支持

整体手机接口可能会学习MBP的做法,外壳整体切削,然后用螺丝或者从底部装入

[幻想更新]

“双卡双待”,WCDMA和CDMA 2000均支持

内建某种RFID支持

]]>
https://www.qingran.net/2011/01/iphone5%e7%a1%ac%e4%bb%b6%e6%9b%b4%e6%96%b0%e9%a2%84%e6%b5%8b/feed/ 1 858
[转载]Google MapReduce中文版 https://www.qingran.net/2010/08/%e8%bd%ac%e8%bd%bdgoogle-mapreduce%e4%b8%ad%e6%96%87%e7%89%88/ https://www.qingran.net/2010/08/%e8%bd%ac%e8%bd%bdgoogle-mapreduce%e4%b8%ad%e6%96%87%e7%89%88/#respond Fri, 06 Aug 2010 12:22:38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575 Google MapReduce原文 http://labs.google.com/papers/mapreduce.html

本文的Google MapReduce中文翻译源自 http://blademaster.ixiezi.com/2010/03/27/google-mapreduce中文版/

摘要

MapReduce是一个编程模型,也是一个处理和生成超大数据集的算法模型的相关实现。用户首先创建一个Map函数处理一个基于key/value pair的数据集合,输出中间的基于key/value pair的数据集合;然后再创建一个Reduce函数用来合并所有的具有相同中间key值的中间value值。现实世界中有很多满足上述处理模型的例子,本论文将详细描述这个模型。
MapReduce架构的程序能够在大量的普通配置的计算机上实现并行化处理。这个系统在运行时只关心:如何分割输入数据,在大量计算机组成的 集群上的调度,集群中计算机的错误处理,管理集群中计算机之间必要的通信。采用MapReduce架构可以使那些没有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处理系统开发经验的 程序员有效利用分布式系统的丰富资源。
我们的MapReduce实现运行在规模可以灵活调整的由普通机器组成的集群上:一个典型的MapReduce计算往往由几千台机器组成、处理 以TB计算的数据。程序员发现这个系统非常好用:已经实现了数以百计的MapReduce程序,在Google的集群上,每天都有1000多个 MapReduce程序在执行。

1、介绍

在过去的5年里,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Google的很多程序员,为了处理海量的原始数据,已经实现了数以百计的、专用的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 用来处理大量的原始数据,比如,文档抓取(类似网络爬虫的程序)、Web请求日志等等;也为了计算处理各种类型的衍生数据,比如倒排索引、Web文档的图 结构的各种表示形势、每台主机上网络爬虫抓取的页面数量的汇总、每天被请求的最多的查询的集合等等。大多数这样的数据处理运算在概念上很容易理解。然而由 于输入的数据量巨大,因此要想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运算,只有将这些计算分布在成百上千的主机上。如何处理并行计算、如何分发数据、如何处理错误?所有这 些问题综合在一起,需要大量的代码处理,因此也使得原本简单的运算变得难以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复杂的问题,我们设计一个新的抽象模型,使用这个抽象模型,我们只要表述我们想要执行的简单运算即可,而不必关心并行计算、容错、 数据分布、负载均衡等复杂的细节,这些问题都被封装在了一个库里面。设计这个抽象模型的灵感来自Lisp和许多其他函数式语言的Map和Reduce的原 语。我们意识到我们大多数的运算都包含这样的操作:在输入数据的“逻辑”记录上应用Map操作得出一个中间key/value pair集合,然后在所有具有相同key值的value值上应用Reduce操作,从而达到合并中间的数据,得到一个想要的结果的目的。使用 MapReduce模型,再结合用户实现的Map和Reduce函数,我们就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大规模并行化计算;通过MapReduce模型自带的“再 次执行”(re-execution)功能,也提供了初级的容灾实现方案。
这个工作(实现一个MapReduce框架模型)的主要贡献是通过简单的接口来实现自动的并行化和大规模的分布式计算,通过使用MapReduce模型接口实现在大量普通的PC机上高性能计算。
第二部分描述基本的编程模型和一些使用案例。第三部分描述了一个经过裁剪的、适合我们的基于集群的计算环境的MapReduce实现。第四部分 描述我们认为在MapReduce编程模型中一些实用的技巧。第五部分对于各种不同的任务,测量我们MapReduce实现的性能。第六部分揭示了在 Google内部如何使用MapReduce作为基础重写我们的索引系统产品,包括其它一些使用MapReduce的经验。第七部分讨论相关的和未来的工 作。

2、编程模型

MapReduce编程模型的原理是:利用一个输入key/value pair集合来产生一个输出的key/value pair集合。MapReduce库的用户用两个函数表达这个计算:Map和Reduce。
用户自定义的Map函数接受一个输入的key/value pair值,然后产生一个中间key/value pair值的集合。MapReduce库把所有具有相同中间key值I的中间value值集合在一起后传递给reduce函数。
用户自定义的Reduce函数接受一个中间key的值I和相关的一个value值的集合。Reduce函数合并这些value值,形成一个较小 的value值的集合。一般的,每次Reduce函数调用只产生0或1个输出value值。通常我们通过一个迭代器把中间value值提供给Reduce 函数,这样我们就可以处理无法全部放入内存中的大量的value值的集合。

2.1、例子

例如,计算一个大的文档集合中每个单词出现的次数,下面是伪代码段:
map(String key, String value):
// key: document name
// value: document contents
for each word w in value:
EmitIntermediate(w, “1″);
reduce(String key, Iterator values):
// key: a word
// values: a list of counts
int result = 0;
for each v in values:
result += ParseInt(v);
Emit(AsString(result));
Map函数输出文档中的每个词、以及这个词的出现次数(在这个简单的例子里就是1)。Reduce函数把Map函数产生的每一个特定的词的计数累加起来。
另外,用户编写代码,使用输入和输出文件的名字、可选的调节参数来完成一个符合MapReduce模型规范的对象,然后调用MapReduce 函数,并把这个规范对象传递给它。用户的代码和MapReduce库链接在一起(用C++实现)。附录A包含了这个实例的全部程序代码。

2.2、类型

尽管在前面例子的伪代码中使用了以字符串表示的输入输出值,但是在概念上,用户定义的Map和Reduce函数都有相关联的类型:
map(k1,v1) ->list(k2,v2)
reduce(k2,list(v2)) ->list(v2)
比如,输入的key和value值与输出的key和value值在类型上推导的域不同。此外,中间key和value值与输出key和value值在类型上推导的域相同。

(alex注:原文中这个domain的含义不是很清楚,我参考Hadoop、KFS等实现,map和reduce都使用了泛型,因此,我把domain翻译成类型推导的域)。
我们的C++中使用字符串类型作为用户自定义函数的输入输出,用户在自己的代码中对字符串进行适当的类型转换。

2.3、更多的例子

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简单例子,可以很容易的使用MapReduce模型来表示:
  • 分布式的Grep:Map函数输出匹配某个模式的一行,Reduce函数是一个恒等函数,即把中间数据复制到输出。
  • 计算URL访问频率:Map函数处理日志中web页面请求的记录,然后输出(URL,1)。Reduce函数把相同URL的value值都累加起来,产生(URL,记录总数)结果。
  • 倒转网络链接图:Map函数在源页面(source)中搜索所有的链接目标(target)并输出为(target,source)。Reduce函数把给定链接目标(target)的链接组合成一个列表,输出(target,list(source))。
  • 每个主机的检索词向量:检索词向量用一个(词,频率)列表来概述出现在文档或文档集中的最重要的一些词。Map函数为每一个输入文档输出(主机 名,检索词向量),其中主机名来自文档的URL。Reduce函数接收给定主机的所有文档的检索词向量,并把这些检索词向量加在一起,丢弃掉低频的检索 词,输出一个最终的(主机名,检索词向量)。
  • 倒排索引:Map函数分析每个文档输出一个(词,文档号)的列表,Reduce函数的输入是一个给定词的所有(词,文档号),排序所有的文档号,输出(词,list(文档号))。所有的输出集合形成一个简单的倒排索引,它以一种简单的算法跟踪词在文档中的位置。
  • 分布式排序:Map函数从每个记录提取key,输出(key,record)。Reduce函数不改变任何的值。这个运算依赖分区机制(在4.1描述)和排序属性(在4.2描述)。

3、实现

MapReduce模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如何正确选择取决于具体的环境。例如,一种实现方式适用于小型的共享内存方式的机器,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则适用于大型NUMA架构的多处理器的主机,而有的实现方式更适合大型的网络连接集群。
本章节描述一个适用于Google内部广泛使用的运算环境的实现:用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由普通PC机组成的大型集群。在我们的环境里包括:
1.x86架构、运行Linux操作系统、双处理器、2-4GB内存的机器。
2.普通的网络硬件设备,每个机器的带宽为百兆或者千兆,但是远小于网络的平均带宽的一半。 (alex注:这里需要网络专家解释一下了)
3.集群中包含成百上千的机器,因此,机器故障是常态。
4.存储为廉价的内置IDE硬盘。一个内部分布式文件系统用来管理存储在这些磁盘上的数据。文件系统通过数据复制来在不可靠的硬件上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用户提交工作(job)给调度系统。每个工作(job)都包含一系列的任务(task),调度系统将这些任务调度到集群中多台可用的机器上。

3.1、执行概括

通过将Map调用的输入数据自动分割为M个数据片段的集合,Map调用被分布到多台机器上执行。输入的数据片段能够在不同的机器上并行处理。使 用分区函数将Map调用产生的中间key值分成R个不同分区(例如,hash(key) mod R),Reduce调用也被分布到多台机器上执行。分区数量(R)和分区函数由用户来指定。
图1展示了我们的MapReduce实现中操作的全部流程。当用户调用MapReduce函数时,将发生下面的一系列动作(下面的序号和图1中的序号一一对应):
1.用户程序首先调用的MapReduce库将输入文件分成M个数据片度,每个数据片段的大小一般从 16MB到64MB(可以通过可选的参数来控制每个数据片段的大小)。然后用户程序在机群中创建大量的程序副本。 (alex:copies of the program还真难翻译)
2.这些程序副本中的有一个特殊的程序–master。副本中其它的程序都是worker程序,由master分配任务。有M个Map任务和R个Reduce任务将被分配,master将一个Map任务或Reduce任务分配给一个空闲的worker。
3.被分配了map任务的worker程序读取相关的输入数据片段,从输入的数据片段中解析出key/value pair,然后把key/value pair传递给用户自定义的Map函数,由Map函数生成并输出的中间key/value pair,并缓存在内存中。
4.缓存中的key/value pair通过分区函数分成R个区域,之后周期性的写入到本地磁盘上。缓存的key/value pair在本地磁盘上的存储位置将被回传给master,由master负责把这些存储位置再传送给Reduce worker。
5.当Reduce worker程序接收到master程序发来的数据存储位置信息后,使用RPC从Map worker所在主机的磁盘上读取这些缓存数据。当Reduce worker读取了所有的中间数据后,通过对key进行排序后使得具有相同key值的数据聚合在一起。由于许多不同的key值会映射到相同的Reduce 任务上,因此必须进行排序。如果中间数据太大无法在内存中完成排序,那么就要在外部进行排序。
6.Reduce worker程序遍历排序后的中间数据,对于每一个唯一的中间key值,Reduce worker程序将这个key值和它相关的中间value值的集合传递给用户自定义的Reduce函数。Reduce函数的输出被追加到所属分区的输出文件。
7.当所有的Map和Reduce任务都完成之后,master唤醒用户程序。在这个时候,在用户程序里的对MapReduce调用才返回。

在成功完成任务之后,MapReduce的输出存放在R个输出文件中(对应每个Reduce任务产生一个输出文件,文件名由用户指定)。一般情况 下,用户不需要将这R个输出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他们经常把这些文件作为另外一个MapReduce的输入,或者在另外一个可以处理多个分割文件的分布式 应用中使用。

3.2、Master数据结构

Master持有一些数据结构,它存储每一个Map和Reduce任务的状态(空闲、工作中或完成),以及Worker机器(非空闲任务的机器)的标识。
Master就像一个数据管道,中间文件存储区域的位置信息通过这个管道从Map传递到Reduce。因此,对于每个已经完成的Map任 务,master存储了Map任务产生的R个中间文件存储区域的大小和位置。当Map任务完成时,Master接收到位置和大小的更新信息,这些信息被逐 步递增的推送给那些正在工作的Reduce任务。

3.3、容错

因为MapReduce库的设计初衷是使用由成百上千的机器组成的集群来处理超大规模的数据,所以,这个库必须要能很好的处理机器故障。
worker故障
master周期性的ping每个worker。如果在一个约定的时间范围内没有收到worker返回的信息,master将把这个 worker标记为失效。所有由这个失效的worker完成的Map任务被重设为初始的空闲状态,之后这些任务就可以被安排给其他的worker。同样 的,worker失效时正在运行的Map或Reduce任务也将被重新置为空闲状态,等待重新调度。

当worker故障时,由于已经完成的Map任务的输出存储在这台机器上,Map任务的输出已不可访问了,因此必须重新执行。而已经完成的Reduce任务的输出存储在全局文件系统上,因此不需要再次执行。

当一个Map任务首先被worker A执行,之后由于worker A失效了又被调度到worker B执行,这个“重新执行”的动作会被通知给所有执行Reduce任务的worker。任何还没有从worker A读取数据的Reduce任务将从worker B读取数据。
MapReduce可以处理大规模worker失效的情况。比如,在一个MapReduce操作执行期间,在正在运行的集群上进行网络维护引起 80台机器在几分钟内不可访问了,MapReduce master只需要简单的再次执行那些不可访问的worker完成的工作,之后继续执行未完成的任务,直到最终完成这个MapReduce操作。
master失败
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是让master周期性的将上面描述的数据结构(alex注:指3.2节)的 写入磁盘,即检查点(checkpoint)。如果这个master任务失效了,可以从最后一个检查点(checkpoint)开始启动另一个 master进程。然而,由于只有一个master进程,master失效后再恢复是比较麻烦的,因此我们现在的实现是如果master失效,就中止 MapReduce运算。客户可以检查到这个状态,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重新执行MapReduce操作。
在失效方面的处理机制
(alex注:原文为”semantics in the presence of failures”)
当用户提供的Map和Reduce操作是输入确定性函数(即相同的输入产生相同的输出)时,我们的分布式实现在任何情况下的输出都和所有程序没有出现任何错误、顺序的执行产生的输出是一样的。
我们依赖对Map和Reduce任务的输出是原子提交的来完成这个特性。每个工作中的任务把它的输出写到私有的临时文件中。每个Reduce任 务生成一个这样的文件,而每个Map任务则生成R个这样的文件(一个Reduce任务对应一个文件)。当一个Map任务完成的时,worker发送一个包 含R个临时文件名的完成消息给master。如果master从一个已经完成的Map任务再次接收到到一个完成消息,master将忽略这个消息;否 则,master将这R个文件的名字记录在数据结构里。
当Reduce任务完成时,Reduce worker进程以原子的方式把临时文件重命名为最终的输出文件。如果同一个Reduce任务在多台机器上执行,针对同一个最终的输出文件将有多个重命名 操作执行。我们依赖底层文件系统提供的重命名操作的原子性来保证最终的文件系统状态仅仅包含一个Reduce任务产生的数据。

使用MapReduce模型的程序员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他们程序的行为,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Map和Reduce操作是确定性的,而且存在这样的一个 事实:我们的失效处理机制等价于一个顺序的执行的操作。当Map或/和Reduce操作是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提供虽然较弱但是依然合理的处理机制。当使 用非确定操作的时候,一个Reduce任务R1的输出等价于一个非确定性程序顺序执行产生时的输出。但是,另一个Reduce任务R2的输出也许符合一个 不同的非确定顺序程序执行产生的R2的输出。

考虑Map任务M和Reduce任务R1、R2的情况。我们设定e(Ri)是Ri已经提交的执行过程(有且仅有一个这样的执行过程)。当e(R1)读取了由M一次执行产生的输出,而e(R2)读取了由M的另一次执行产生的输出,导致了较弱的失效处理。

3.4、存储位置

在我们的计算运行环境中,网络带宽是一个相当匮乏的资源。我们通过尽量把输入数据(由GFS管理)存储在集群中机器的本地磁盘上来节省网络带 宽。GFS把每个文件按64MB一个Block分隔,每个Block保存在多台机器上,环境中就存放了多份拷贝(一般是3个拷贝)。MapReduce的 master在调度Map任务时会考虑输入文件的位置信息,尽量将一个Map任务调度在包含相关输入数据拷贝的机器上执行;如果上述努力失败 了,master将尝试在保存有输入数据拷贝的机器附近的机器上执行Map任务(例如,分配到一个和包含输入数据的机器在一个switch里的 worker机器上执行)。当在一个足够大的cluster集群上运行大型MapReduce操作的时候,大部分的输入数据都能从本地机器读取,因此消耗 非常少的网络带宽。

3.5、任务粒度

如前所述,我们把Map拆分成了M个片段、把Reduce拆分成R个片段执行。理想情况下,M和R应当比集群中worker的机器数量要多得 多。在每台worker机器都执行大量的不同任务能够提高集群的动态的负载均衡能力,并且能够加快故障恢复的速度:失效机器上执行的大量Map任务都可以 分布到所有其他的worker机器上去执行。

但是实际上,在我们的具体实现中对M和R的取值都有一定的客观限制,因为master必须执行O(M+R)次调度,并且在内存中保存O(M*R)个状态(对影响内存使用的因素还是比较小的:O(M*R)块状态,大概每对Map任务/Reduce任务1个字节就可以了)。

更进一步,R值通常是由用户指定的,因为每个Reduce任务最终都会生成一个独立的输出文件。实际使用时我们也倾向于选择合适的M值,以使得 每一个独立任务都是处理大约16M到64M的输入数据(这样,上面描写的输入数据本地存储优化策略才最有效),另外,我们把R值设置为我们想使用的 worker机器数量的小的倍数。我们通常会用这样的比例来执行MapReduce:M=200000,R=5000,使用2000台worker机器。

3.6、备用任务

影响一个MapReduce的总执行时间最通常的因素是“落伍者”:在运算过程中,如果有一台机器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最后几个Map或 Reduce任务,导致MapReduce操作总的执行时间超过预期。出现“落伍者”的原因非常多。比如:如果一个机器的硬盘出了问题,在读取的时候要经 常的进行读取纠错操作,导致读取数据的速度从30M/s降低到1M/s。如果cluster的调度系统在这台机器上又调度了其他的任务,由于CPU、内 存、本地硬盘和网络带宽等竞争因素的存在,导致执行MapReduce代码的执行效率更加缓慢。我们最近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机器的初始化代码有bug,导致关闭了的处理器的缓存:在这些机器上执行任务的性能和正常情况相差上百倍。
我们有一个通用的机制来减少“落伍者”出现的情况。当一个MapReduce操作接近完成的时候,master调度备用(backup)任务进 程来执行剩下的、处于处理中状态(in-progress)的任务。无论是最初的执行进程、还是备用(backup)任务进程完成了任务,我们都把这个任 务标记成为已经完成。我们调优了这个机制,通常只会占用比正常操作多几个百分点的计算资源。我们发现采用这样的机制对于减少超大MapReduce操作的 总处理时间效果显著。例如,在5.3节描述的排序任务,在关闭掉备用任务的情况下要多花44%的时间完成排序任务。

4、技巧

虽然简单的Map和Reduce函数提供的基本功能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的计算需要,我们还是发掘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扩展功能。本节将描述这些扩展功能。

4.1、分区函数

MapReduce的使用者通常会指定Reduce任务和Reduce任务输出文件的数量(R)。我们在中间key上使用分区函数来对数据进行 分区,之后再输入到后续任务执行进程。一个缺省的分区函数是使用hash方法(比如,hash(key) mod R)进行分区。hash方法能产生非常平衡的分区。然而,有的时候,其它的一些分区函数对key值进行的分区将非常有用。比如,输出的key值是 URLs,我们希望每个主机的所有条目保持在同一个输出文件中。为了支持类似的情况,MapReduce库的用户需要提供专门的分区函数。例如,使用 “hash(Hostname(urlkey)) mod R”作为分区函数就可以把所有来自同一个主机的URLs保存在同一个输出文件中。

4.2、顺序保证

我们确保在给定的分区中,中间key/value pair数据的处理顺序是按照key值增量顺序处理的。这样的顺序保证对每个分成生成一个有序的输出文件,这对于需要对输出文件按key值随机存取的应用非常有意义,对在排序输出的数据集也很有帮助。

4.3、Combiner函数

在某些情况下,Map函数产生的中间key值的重复数据会占很大的比重,并且,用户自定义的Reduce函数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在2.1节的 词数统计程序是个很好的例子。由于词频率倾向于一个zipf分布(齐夫分布),每个Map任务将产生成千上万个这样的记录<the,1>。所 有的这些记录将通过网络被发送到一个单独的Reduce任务,然后由这个Reduce任务把所有这些记录累加起来产生一个数字。我们允许用户指定一个可选 的combiner函数,combiner函数首先在本地将这些记录进行一次合并,然后将合并的结果再通过网络发送出去。
Combiner函数在每台执行Map任务的机器上都会被执行一次。一般情况下,Combiner和Reduce函数是一样的。 Combiner函数和Reduce函数之间唯一的区别是MapReduce库怎样控制函数的输出。Reduce函数的输出被保存在最终的输出文件里,而 Combiner函数的输出被写到中间文件里,然后被发送给Reduce任务。

部分的合并中间结果可以显著的提高一些MapReduce操作的速度。附录A包含一个使用combiner函数的例子。

4.4、输入和输出的类型

MapReduce库支持几种不同的格式的输入数据。比如,文本模式的输入数据的每一行被视为是一个key/value pair。key是文件的偏移量,value是那一行的内容。另外一种常见的格式是以key进行排序来存储的key/value pair的序列。每种输入类型的实现都必须能够把输入数据分割成数据片段,该数据片段能够由单独的Map任务来进行后续处理(例如,文本模式的范围分割必 须确保仅仅在每行的边界进行范围分割)。虽然大多数MapReduce的使用者仅仅使用很少的预定义输入类型就满足要求了,但是使用者依然可以通过提供一 个简单的Reader接口实现就能够支持一个新的输入类型。

Reader并非一定要从文件中读取数据,比如,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实现一个从数据库里读记录的Reader,或者从内存中的数据结构读取数据的Reader。

类似的,我们提供了一些预定义的输出数据的类型,通过这些预定义类型能够产生不同格式的数据。用户采用类似添加新的输入数据类型的方式增加新的输出类型。

4.5、副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MapReduce的使用者发现,如果在Map和/或Reduce操作过程中增加辅助的输出文件会比较省事。我们依靠程序writer把这种“副作用”变成原子的和幂等的(alex注:幂等的指一个总是产生相同结果的数学运算)。通常应用程序首先把输出结果写到一个临时文件中,在输出全部数据之后,在使用系统级的原子操作rename重新命名这个临时文件。

如果一个任务产生了多个输出文件,我们没有提供类似两阶段提交的原子操作支持这种情况。因此,对于会产生多个输出文件、并且对于跨文件有一致性要求的任务,都必须是确定性的任务。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个限制还没有给我们带来过麻烦。

4.6、跳过损坏的记录

有时候,用户程序中的bug导致Map或者Reduce函数在处理某些记录的时候crash掉,MapReduce操作无法顺利完成。惯常的做 法是修复bug后再次执行MapReduce操作,但是,有时候找出这些bug并修复它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些bug也许是在第三方库里边,而我们手 头没有这些库的源代码。而且在很多时候,忽略一些有问题的记录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在一个巨大的数据集上进行统计分析的时候。我们提供了一种执行模式,在 这种模式下,为了保证保证整个处理能继续进行,MapReduce会检测哪些记录导致确定性的crash,并且跳过这些记录不处理。

每个worker进程都设置了信号处理函数捕获内存段异常(segmentation violation)和总线错误(bus error)。在执行Map或者Reduce操作之前,MapReduce库通过全局变量保存记录序号。如果用户程序触发了一个系统信号,消息处理函数将 用“最后一口气”通过UDP包向master发送处理的最后一条记录的序号。当master看到在处理某条特定记录不止失败一次时,master就标志着 条记录需要被跳过,并且在下次重新执行相关的Map或者Reduce任务的时候跳过这条记录。

4.7、本地执行

调试Map和Reduce函数的bug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实际执行操作时不但是分布在系统中执行的,而且通常是在好几千台计算机上执行,具体的 执行位置是由master进行动态调度的,这又大大增加了调试的难度。为了简化调试、profile和小规模测试,我们开发了一套MapReduce库的 本地实现版本,通过使用本地版本的MapReduce库,MapReduce操作在本地计算机上顺序的执行。用户可以控制MapReduce操作的执行, 可以把操作限制到特定的Map任务上。用户通过设定特别的标志来在本地执行他们的程序,之后就可以很容易的使用本地调试和测试工具(比如gdb)。

4.8、状态信息

master使用嵌入式的HTTP服务器(如Jetty)显示一组状态信息页面,用户可以监控各种执行状态。状态信息页面显示了包括计算执行的 进度,比如已经完成了多少任务、有多少任务正在处理、输入的字节数、中间数据的字节数、输出的字节数、处理百分比等等。页面还包含了指向每个任务的 stderr和stdout文件的链接。用户根据这些数据预测计算需要执行大约多长时间、是否需要增加额外的计算资源。这些页面也可以用来分析什么时候计 算执行的比预期的要慢。

另外,处于最顶层的状态页面显示了哪些worker失效了,以及他们失效的时候正在运行的Map和Reduce任务。这些信息对于调试用户代码中的bug很有帮助。

4.9、计数器

MapReduce库使用计数器统计不同事件发生次数。比如,用户可能想统计已经处理了多少个单词、已经索引的多少篇German文档等等。
为了使用这个特性,用户在程序中创建一个命名的计数器对象,在Map和Reduce函数中相应的增加计数器的值。例如:
Counter* uppercase;
uppercase = GetCounter(“uppercase”);

map(String name, String contents):
for each word w in contents:
if (IsCapitalized(w)):
uppercase->Increment();
EmitIntermediate(w, “1″);

这些计数器的值周期性的从各个单独的worker机器上传递给master(附加在ping的应答包中传递)。master把执行成功的Map和Reduce任务的计数器值进行累计,当MapReduce操作完成之后,返回给用户代码。
计数器当前的值也会显示在master的状态页面上,这样用户就可以看到当前计算的进度。当累加计数器的值的时候,master要检查重复运行的Map或者Reduce任务,避免重复累加(之前提到的备用任务和失效后重新执行任务这两种情况会导致相同的任务被多次执行)。
有些计数器的值是由MapReduce库自动维持的,比如已经处理的输入的key/value pair的数量、输出的key/value pair的数量等等。

计数器机制对于MapReduce操作的完整性检查非常有用。比如,在某些MapReduce操作中,用户需要确保输出的key value pair精确的等于输入的key value pair,或者处理的German文档数量在处理的整个文档数量中属于合理范围。

5、性能

本节我们用在一个大型集群上运行的两个计算来衡量MapReduce的性能。一个计算在大约1TB的数据中进行特定的模式匹配,另一个计算对大约1TB的数据进行排序。
这两个程序在大量的使用MapReduce的实际应用中是非常典型的 — 一类是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从一种表现形式转换为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另一类是从海量数据中抽取少部分的用户感兴趣的数据。

5.1、集群配置

所有这些程序都运行在一个大约由1800台机器构成的集群上。每台机器配置2个2G主频、支持超线程的Intel Xeon处理器,4GB的物理内存,两个160GB的IDE硬盘和一个千兆以太网卡。这些机器部署在一个两层的树形交换网络中,在root节点大概有 100-200GBPS的传输带宽。所有这些机器都采用相同的部署(对等部署),因此任意两点之间的网络来回时间小于1毫秒。

在4GB内存里,大概有1-1.5G用于运行在集群上的其他任务。测试程序在周末下午开始执行,这时主机的CPU、磁盘和网络基本上处于空闲状态。

5.2、GREP

这个分布式的grep程序需要扫描大概10的10次方个由100个字节组成的记录,查找出现概率较小的3个字符的模式(这个模式在92337个记录中出现)。输入数据被拆分成大约64M的Block(M=15000),整个输出数据存放在一个文件中(R=1)。

图2显示了这个运算随时间的处理过程。其中Y轴表示输入数据的处理速度。处理速度随着参与MapReduce计算的机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 1764台worker参与计算的时,处理速度达到了30GB/s。当Map任务结束的时候,即在计算开始后80秒,输入的处理速度降到0。整个计算过程 从开始到结束一共花了大概150秒。这包括了大约一分钟的初始启动阶段。初始启动阶段消耗的时间包括了是把这个程序传送到各个worker机器上的时间、 等待GFS文件系统打开1000个输入文件集合的时间、获取相关的文件本地位置优化信息的时间。

5.3、排序

排序程序处理10的10次方个100个字节组成的记录(大概1TB的数据)。这个程序模仿TeraSort benchmark[10]。
排序程序由不到50行代码组成。只有三行的Map函数从文本行中解析出10个字节的key值作为排序的key,并且把这个key和原始文本行作 为中间的key/value pair值输出。我们使用了一个内置的恒等函数作为Reduce操作函数。这个函数把中间的key/value pair值不作任何改变输出。最终排序结果输出到两路复制的GFS文件系统(也就是说,程序输出2TB的数据)。
如前所述,输入数据被分成64MB的Block(M=15000)。我们把排序后的输出结果分区后存储到4000个文件(R=4000)。分区函数使用key的原始字节来把数据分区到R个片段中。

在这个benchmark测试中,我们使用的分区函数知道key的分区情况。通常对于排序程序来说,我们会增加一个预处理的MapReduce操作用于采样key值的分布情况,通过采样的数据来计算对最终排序处理的分区点。

图三(a)显示了这个排序程序的正常执行过程。左上的图显示了输入数据读取的速度。数据读取速度峰值会达到13GB/s,并且所有Map任务完 成之后,即大约200秒之后迅速滑落到0。值得注意的是,排序程序输入数据读取速度小于分布式grep程序。这是因为排序程序的Map任务花了大约一半的 处理时间和I/O带宽把中间输出结果写到本地硬盘。相应的分布式grep程序的中间结果输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左边中间的图显示了中间数据从Map任务发送到Reduce任务的网络速度。这个过程从第一个Map任务完成之后就开始缓慢启动了。图示的第一 个高峰是启动了第一批大概1700个Reduce任务(整个MapReduce分布到大概1700台机器上,每台机器1次最多执行1个Reduce任 务)。排序程序运行大约300秒后,第一批启动的Reduce任务有些完成了,我们开始执行剩下的Reduce任务。所有的处理在大约600秒后结束。
左下图表示Reduce任务把排序后的数据写到最终的输出文件的速度。在第一个排序阶段结束和数据开始写入磁盘之间有一个小的延时,这是因为 worker机器正在忙于排序中间数据。磁盘写入速度在2-4GB/s持续一段时间。输出数据写入磁盘大约持续850秒。计入初始启动部分的时间,整个运 算消耗了891秒。这个速度和TeraSort benchmark[18]的最高纪录1057秒相差不多。

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输入数据的读取速度比排序速度和输出数据写入磁盘速度要高不少,这是因为我们的输入数据本地化优化策略起了作用 — 绝大部分数据都是从本地硬盘读取的,从而节省了网络带宽。排序速度比输出数据写入到磁盘的速度快,这是因为输出数据写了两份(我们使用了2路的GFS文件 系统,写入复制节点的原因是为了保证数据可靠性和可用性)。我们把输出数据写入到两个复制节点的原因是因为这是底层文件系统的保证数据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实 现机制。如果底层文件系统使用类似容错编码[14](erasure coding)的方式而不是复制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那么在输出数据写入磁盘的时候,就可以降低网络带宽的使用。

5.4、高效的backup任务

图三(b)显示了关闭了备用任务后排序程序执行情况。执行的过程和图3(a)很相似,除了输出数据写磁盘的动作在时间上拖了一个很长的尾巴,而 且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什么写入动作。在960秒后,只有5个Reduce任务没有完成。这些拖后腿的任务又执行了300秒才完成。整个计算消耗了 1283秒,多了44%的执行时间。

5.5、失效的机器

在图三(c)中演示的排序程序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在程序开始后几分钟有意的kill了1746个worker中的200个。集群底层的调度立刻在这些机器上重新开始新的worker处理进程(因为只是worker机器上的处理进程被kill了,机器本身还在工作)。
图三(c)显示出了一个“负”的输入数据读取速度,这是因为一些已经完成的Map任务丢失了(由于相应的执行Map任务的worker进程被 kill了),需要重新执行这些任务。相关Map任务很快就被重新执行了。整个运算在933秒内完成,包括了初始启动时间(只比正常执行多消耗了5%的时 间)。

6、经验

我们在2003年1月完成了第一个版本的MapReduce库,在2003年8月的版本有了显著的增强,这包括了输入数据本地优化、 worker机器之间的动态负载均衡等等。从那以后,我们惊喜的发现,MapReduce库能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它现在在 Google内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
  • 大规模机器学习问题
  • Google News和Froogle产品的集群问题
  • 从公众查询产品(比如Google的Zeitgeist)的报告中抽取数据。
  • 从大量的新应用和新产品的网页中提取有用信息(比如,从大量的位置搜索网页中抽取地理位置信息)。
  • 大规模的图形计算。
图四显示了在我们的源代码管理系统中,随着时间推移,独立的MapReduce程序数量的显著增加。从2003年早些时候的0个增长到2004 年9月份的差不多900个不同的程序。MapReduce的成功取决于采用MapReduce库能够在不到半个小时时间内写出一个简单的程序,这个简单的 程序能够在上千台机器的组成的集群上做大规模并发处理,这极大的加快了开发和原形设计的周期。另外,采用MapReduce库,可以让完全没有分布式和/ 或并行系统开发经验的程序员很容易的利用大量的资源,开发出分布式和/或并行处理的应用。

在每个任务结束的时候,MapReduce库统计计算资源的使用状况。在表1,我们列出了2004年8月份MapReduce运行的任务所占用的相关资源。

6.1、大规模索引

到目前为止,MapReduce最成功的应用就是重写了Google网络搜索服务所使用到的index系统。索引系统的输入数据是网络爬虫抓取回来的海量的文档,这些文档数据都保存在GFS文件系统里。这些文档原始内容(alex注:raw contents,我认为就是网页中的剔除html标记后的内容、pdf和word等有格式文档中提取的文本内容等)的大小超过了20TB。索引程序是通过一系列的MapReduce操作(大约5到10次)来建立索引。使用MapReduce(替换上一个特别设计的、分布式处理的索引程序)带来这些好处:
  • 实现索引部分的代码简单、小巧、容易理解,因为对于容错、分布式以及并行计算的处理都是MapReduce库提供的。比如,使用MapReduce库,计算的代码行数从原来的3800行C++代码减少到大概700行代码。
  • MapReduce库的性能已经足够好了,因此我们可以把在概念上不相关的计算步骤分开处理,而不是混在一起以期减少数据传递的额外消耗。概念 上不相关的计算步骤的隔离也使得我们可以很容易改变索引处理方式。比如,对之前的索引系统的一个小更改可能要耗费好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在使用 MapReduce的新系统上,这样的更改只需要花几天时间就可以了。
  • 索引系统的操作管理更容易了。因为由机器失效、机器处理速度缓慢、以及网络的瞬间阻塞等引起的绝大部分问题都已经由MapReduce库解决了,不再需要操作人员的介入了。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在索引系统集群中增加机器的简单方法提高整体处理性能。

7、相关工作

很多系统都提供了严格的编程模式,并且通过对编程的严格限制来实现并行计算。例如,一个结合函数可以通过把N个元素的数组的前缀在N个处理器上使用并行前缀算法,在log N的时间内计算完[6,9,13](alex注:完全没有明白作者在说啥,具体参考相关6、9、13文档)。MapReduce可以看作是我们结合在真实环境下处理海量数据的经验,对这些经典模型进行简化和萃取的成果。更加值得骄傲的是,我们还实现了基于上千台处理器的集群的容错处理。相比而言,大部分并发处理系统都只在小规模的集群上实现,并且把容错处理交给了程序员。
Bulk Synchronous Programming[17]和一些MPI原语[11]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并行处理抽象,可以更容易写出并行处理的程序。MapReduce和这些系统的 关键不同之处在于,MapReduce利用限制性编程模式实现了用户程序的自动并发处理,并且提供了透明的容错处理。
我们数据本地优化策略的灵感来源于active disks[12,15]等技术,在active disks中,计算任务是尽量推送到数据存储的节点处理(alex注:即靠近数据源处理),这样就减少了网络和IO子系统的吞吐量。我们在挂载几个硬盘的普通机器上执行我们的运算,而不是在磁盘处理器上执行我们的工作,但是达到的目的一样的。
我们的备用任务机制和Charlotte System[3]提出的eager调度机制比较类似。Eager调度机制的一个缺点是如果一个任务反复失效,那么整个计算就不能完成。我们通过忽略引起故障的记录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MapReduce的实现依赖于一个内部的集群管理系统,这个集群管理系统负责在一个超大的、共享机器的集群上分布和运行用户任务。虽然这个不是本论文的重点,但是有必要提一下,这个集群管理系统在理念上和其它系统,如Condor[16]是一样。
MapReduce库的排序机制和NOW-Sort[1]的操作上很类似。读取输入源的机器(map workers)把待排序的数据进行分区后,发送到R个Reduce worker中的一个进行处理。每个Reduce worker在本地对数据进行排序(尽可能在内存中排序)。当然,NOW-Sort没有给用户自定义的Map和Reduce函数的机会,因此不具备 MapReduce库广泛的实用性。
River[2]提供了一个编程模型:处理进程通过分布式队列传送数据的方式进行互相通讯。和MapReduce类似,River系统尝试在不 对等的硬件环境下,或者在系统颠簸的情况下也能提供近似平均的性能。River是通过精心调度硬盘和网络的通讯来平衡任务的完成时间。MapReduce 库采用了其它的方法。通过对编程模型进行限制,MapReduce框架把问题分解成为大量的“小”任务。这些任务在可用的worker集群上动态的调度, 这样快速的worker就可以执行更多的任务。通过对编程模型进行限制,我们可用在工作接近完成的时候调度备用任务,缩短在硬件配置不均衡的情况下缩小整 个操作完成的时间(比如有的机器性能差、或者机器被某些操作阻塞了)。
BAD-FS[5]采用了和MapReduce完全不同的编程模式,它是面向广域网(alex注:wide-area network)的。不过,这两个系统有两个基础功能很类似。(1)两个系统采用重新执行的方式来防止由于失效导致的数据丢失。(2)两个都使用数据本地化调度策略,减少网络通讯的数据量。

TACC[7]是一个用于简化构造高可用性网络服务的系统。和MapReduce一样,它也依靠重新执行机制来实现的容错处理。

8、结束语

MapReduce编程模型在Google内部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我们把这种成功归结为几个方面:首先,由于MapReduce封装了并行处 理、容错处理、数据本地化优化、负载均衡等等技术难点的细节,这使得MapReduce库易于使用。即便对于完全没有并行或者分布式系统开发经验的程序员 而言;其次,大量不同类型的问题都可以通过MapReduce简单的解决。比如,MapReduce用于生成Google的网络搜索服务所需要的数据、用 来排序、用来数据挖掘、用于机器学习,以及很多其它的系统;第三,我们实现了一个在数千台计算机组成的大型集群上灵活部署运行的MapReduce。这个 实现使得有效利用这些丰富的计算资源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也适合用来解决Google遇到的其他很多需要大量计算的问题。

我们也从MapReduce开发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首先,约束编程模式使得并行和分布式计算非常容易,也易于构造容错的计算环境;其次,网络带 宽是稀有资源。大量的系统优化是针对减少网络传输量为目的的:本地优化策略使大量的数据从本地磁盘读取,中间文件写入本地磁盘、并且只写一份中间文件也节 约了网络带宽;第三,多次执行相同的任务可以减少性能缓慢的机器带来的负面影响(alex注:即硬件配置的不平衡),同时解决了由于机器失效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

9、感谢

(alex注:还是原汁原味的感谢词比较好,这个就不翻译了)Josh Levenberg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revising and extending the user-level MapReduce API with a number of new features based on his experience with using MapReduce and other people’s suggestions for enhancements. MapReduce reads its input from and writes its output to the Google File System [8]. We would like to thank Mohit Aron, Howard Gobioff, Markus Gutschke, David Kramer, Shun-Tak Leung, and Josh Redstone for their work in developing GFS. We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Percy Liang and Olcan Sercinoglu for their work in developing the cluster management system used by MapReduce. Mike Burrows, Wilson Hsieh, Josh Levenberg, Sharon Perl, Rob Pike, and Debby Wallach provided helpful comments on earlier drafts of this paper.The anonymous OSDI reviewers, and our shepherd, Eric Brewer, provided many useful suggestions of areas where the paper could be improved. Finally, we thank all the users of MapReduce within Google’s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 for providing helpful feedback, suggestions, and bug reports.

10、参考资料

[1] Andrea C. Arpaci-Dusseau, Remzi H. Arpaci-Dusseau,David E. Culler, Joseph M. Hellerstein, and David A. Patterson.High-performance sorting on networks of workstations.In Proceedings of the 1997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Tucson,Arizona, May 1997.
[2] Remzi H. Arpaci-Dusseau, Eric Anderson, NoahTreuhaft, David E. Culler, Joseph M. Hellerstein, David Patterson, and Kathy Yelick. Cluster I/O with River:Making the fast case comm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Workshop on Input/Output i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IOPADS ‘99), pages 10.22, Atlanta, Georgia, May 1999.
[3] Arash Baratloo, Mehmet Karaul, Zvi Kedem, and Peter Wyckoff. Charlotte: Metacomputing on the web. In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1996. [4] Luiz A. Barroso, Jeffrey Dean, and Urs H¨olzle. Web search for a planet: The Google cluster architecture. IEEE Micro, 23(2):22.28, April 2003.
[5] John Bent, Douglas Thain, Andrea C.Arpaci-Dusseau, Remzi H. Arpaci-Dusseau, and Miron Livny. Explicit control in a batch-aware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In Proceedings of the 1st USENIX Symposium on Networked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NSDI, March 2004.
[6] Guy E. Blelloch. Scans as primitive parallel oper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C-38(11), November 1989.
[7] Armando Fox, Steven D. Gribble, Yatin Chawathe, Eric A. Brewer, and Paul Gauthier. Cluster-based scalable network servic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ACM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 Principles, pages 78. 91, Saint-Malo, France, 1997.
[8] Sanjay Ghemawat, Howard Gobioff, and Shun-Tak Leung. The Google file system. In 19th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Principles, pages 29.43, Lake George, New York, 2003. To appear in OSDI 2004 12
[9] S. Gorlatch. Systematic efficient parallelization of scan and other list homomorphisms. In L. Bouge, P. Fraigniaud, A. Mignotte, and Y. Robert, editors, Euro-Par’96. Parallel Processing,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1124, pages 401.408. Springer-Verlag, 1996.
[10] Jim Gray. Sort benchmark home page.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barc/SortBenchmark/.
[11] William Gropp, Ewing Lusk, and Anthony Skjellum. Using MPI: Portable Parallel Programming with the Message-Passing Interface. MIT Press, Cambridge, MA, 1999.
[12] L. Huston, R. Sukthankar, R.Wickremesinghe, M. Satyanarayanan, G. R. Ganger, E. Riedel, and A. Ailamaki. Diamond: A storage architecture for early discard in interactive search.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USENIX File and Storage Technologies FAST Conference, April 2004.
[13] Richard E. Ladner and Michael J. Fischer. Parallel prefix computation. Journal of the ACM, 27(4):831.838, 1980.
[14] Michael O. Rabin. Efficient dispersal of information for security, load balancing and fault tolerance. Journal of the ACM, 36(2):335.348, 1989.
[15] Erik Riedel, Christos Faloutsos, Garth A. Gibson, and David Nagle. Active disks for large-scale data processing. IEEE Computer, pages 68.74, June 2001.
[16] Douglas Thain, Todd Tannenbaum, and Miron Livny. Distributed computing in practice: The Condor experience. Concurrency and Computation: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2004.
[17] L. G. Valiant. A bridging model for parallel computatio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33(8):103.111, 1997.
[18] Jim Wyllie. Spsort: How to sort a terabyte quickly. http://alme1.almaden.ibm.com/cs/spsort.pdf.

附录A、单词频率统计

本节包含了一个完整的程序,用于统计在一组命令行指定的输入文件中,每一个不同的单词出现频率。
#include “mapreduce/mapreduce.h”

// User’s map function
class WordCounter : public Mapper {
public:
virtual void Map(const MapInput& input) {
const string& text = input.value();
const int n = text.size();
for (int i = 0; i < n; ) {
// Skip past leading whitespace
while ((i < n) && isspace(text[i]))
i++;

// Find word end
int start = i;
while ((i < n) && !isspace(text[i]))
i++;
if (start < i)
Emit(text.substr(start,i-start),”1″);
}
}
};

REGISTER_MAPPER(WordCounter);

// User’s reduce function
class Adder : public Reducer {
virtual void Reduce(ReduceInput* input) {
// Iterate over all entries with the
// same key and add the values
int64 value = 0;
while (!input->done()) {
value += StringToInt(input->value());
input->NextValue();
}

// Emit sum for input->key()
Emit(IntToString(value));
}
};

REGISTER_REDUCER(Adder);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ParseCommandLineFlags(argc, argv);

MapReduceSpecification spec;

// Store list of input files into “spec”
for (int i = 1; i < argc; i++) {
MapReduceInput* input = spec.add_input();
input->set_format(“text”);
input->set_filepattern(argv[i]);
input->set_mapper_class(“WordCounter”);
}

// Specify the output files:
// /gfs/test/freq-00000-of-00100
// /gfs/test/freq-00001-of-00100
// …
MapReduceOutput* out = spec.output();
out->set_filebase(“/gfs/test/freq”);
out->set_num_tasks(100);
out->set_format(“text”);
out->set_reducer_class(“Adder”);

// Optional: do partial sums within map
// tasks to save network bandwidth
out->set_combiner_class(“Adder”);

// Tuning parameters: use at most 2000
// machines and 100 MB of memory per task
spec.set_machines(2000);
spec.set_map_megabytes(100);
spec.set_reduce_megabytes(100);

// Now run it
MapReduceResult result;
if (!MapReduce(spec, &result)) abort();

// Done: ‘result’ structure contains info
// about counters, time taken, number of
// machines used, etc.
return 0;
}

我的失误
]]>
https://www.qingran.net/2010/08/%e8%bd%ac%e8%bd%bdgoogle-mapreduce%e4%b8%ad%e6%96%87%e7%89%88/feed/ 0 575
常见显卡芯片性能参数列表 https://www.qingran.net/2010/06/%e5%b8%b8%e8%a7%81%e6%98%be%e5%8d%a1%e8%8a%af%e7%89%87%e6%80%a7%e8%83%bd%e5%8f%82%e6%95%b0%e5%88%97%e8%a1%a8/ https://www.qingran.net/2010/06/%e5%b8%b8%e8%a7%81%e6%98%be%e5%8d%a1%e8%8a%af%e7%89%87%e6%80%a7%e8%83%bd%e5%8f%82%e6%95%b0%e5%88%97%e8%a1%a8/#respond Fri, 18 Jun 2010 06:31:50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426 这个表能提供:

  1. 显卡支持的DX版本、OpenGL版本
  2. Pixel Shader/Vertex Shader的版本
  3. 什么样的显卡规格已经成为事实标准
  4. 什么样的显卡是适合目前使用

]]>
https://www.qingran.net/2010/06/%e5%b8%b8%e8%a7%81%e6%98%be%e5%8d%a1%e8%8a%af%e7%89%87%e6%80%a7%e8%83%bd%e5%8f%82%e6%95%b0%e5%88%97%e8%a1%a8/feed/ 0 426
linode内存大升级 https://www.qingran.net/2010/06/linode%e5%86%85%e5%ad%98%e5%a4%a7%e5%8d%87%e7%ba%a7/ https://www.qingran.net/2010/06/linode%e5%86%85%e5%ad%98%e5%a4%a7%e5%8d%87%e7%ba%a7/#respond Fri, 18 Jun 2010 05:23:27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421 刚刚看到的linode blog,linode为了庆祝其7年以来取得的成绩特对旗下所有的VPS进行了42%的内存升级:

http://blog.linode.com/2010/06/16/linode-turns-7-big-ram-increase/

当然需要重启vps之后才能看到。

]]>
https://www.qingran.net/2010/06/linode%e5%86%85%e5%ad%98%e5%a4%a7%e5%8d%87%e7%ba%a7/feed/ 0 421
iphone 4发布! https://www.qingran.net/2010/06/iphone-4%e5%8f%91%e5%b8%83%ef%bc%81/ https://www.qingran.net/2010/06/iphone-4%e5%8f%91%e5%b8%83%ef%bc%81/#comments Tue, 08 Jun 2010 06:38:41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403 iphone 4上市了,做为苹果iphone的第4代产品将会如何表现?

我的iphone换机计划该实施了。

6月7日苹果股票收盘价为250.94$,市值2283.3亿美元。

]]>
https://www.qingran.net/2010/06/iphone-4%e5%8f%91%e5%b8%83%ef%bc%81/feed/ 2 403
iPad销量超200万! https://www.qingran.net/2010/06/ipad%e9%94%80%e9%87%8f%e8%b6%85200%e4%b8%87%ef%bc%81/ https://www.qingran.net/2010/06/ipad%e9%94%80%e9%87%8f%e8%b6%85200%e4%b8%87%ef%bc%81/#comments Tue, 01 Jun 2010 08:23:33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383 2010年4月3日iPad上市,4月30日,苹果宣布28天iPad售出100万台

今天2010年6月1日,在ipad上市不到60天内,苹果宣布iPad销量超过200万台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https://www.qingran.net/2010/06/ipad%e9%94%80%e9%87%8f%e8%b6%85200%e4%b8%87%ef%bc%81/feed/ 2 383
GNU/Linux使用LVS在多核、多CPU下网卡中断分配调优 https://www.qingran.net/2010/05/gnulinux%e4%bd%bf%e7%94%a8lvs%e5%9c%a8%e5%a4%9a%e6%a0%b8%e3%80%81%e5%a4%9acpu%e4%b8%8b%e7%bd%91%e5%8d%a1%e4%b8%ad%e6%96%ad%e5%88%86%e9%85%8d%e8%b0%83%e4%bc%98/ https://www.qingran.net/2010/05/gnulinux%e4%bd%bf%e7%94%a8lvs%e5%9c%a8%e5%a4%9a%e6%a0%b8%e3%80%81%e5%a4%9acpu%e4%b8%8b%e7%bd%91%e5%8d%a1%e4%b8%ad%e6%96%ad%e5%88%86%e9%85%8d%e8%b0%83%e4%bc%98/#comments Tue, 04 May 2010 09:53:15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410 最近一个哥们在做LVS做load balance测试时发现在并发达到1w以后网卡中断只占用了一个CPU,最终导致此CPU的100%,性能再无法提升。

逐步尝试以下方法:

  1. 修改内核参数irqbalance。印象中此参数能把网卡中断平分到多个CPU上。但是查询最新文档发现此参数在最新的内核中已经不存在;
  2. 使用设备中断的smp_affinity:
    • 首先先从/proc/interrupts里查到网卡的中断号,eth0或者bg0所在行的第一列;
    • 修改/proc/irq/<中断编号>/ 下修改 smp_affinity 文件内容。这个文件是一个位掩码,01意味着只有第一个CPU能处理中断,0F意味着四个CPU都会参与处理中断。
    • 但是经过测试发现此方法能把网卡中断绑定到指定的CPU上,但是不能在多个CPU间平均分配。
  3. 使用user space态下的irqbalance daemon,未得到反馈,估计无效;
  4. 使用Intel高端网卡82575,见文档详细说明:
]]>
https://www.qingran.net/2010/05/gnulinux%e4%bd%bf%e7%94%a8lvs%e5%9c%a8%e5%a4%9a%e6%a0%b8%e3%80%81%e5%a4%9acpu%e4%b8%8b%e7%bd%91%e5%8d%a1%e4%b8%ad%e6%96%ad%e5%88%86%e9%85%8d%e8%b0%83%e4%bc%98/feed/ 1 410
ipad发布前传言列表 https://www.qingran.net/2010/04/ipad%e5%8f%91%e5%b8%83%e5%89%8d%e4%bc%a0%e8%a8%80%e5%88%97%e8%a1%a8/ https://www.qingran.net/2010/04/ipad%e5%8f%91%e5%b8%83%e5%89%8d%e4%bc%a0%e8%a8%80%e5%88%97%e8%a1%a8/#comments Fri, 16 Apr 2010 17:46:33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277

]]>
https://www.qingran.net/2010/04/ipad%e5%8f%91%e5%b8%83%e5%89%8d%e4%bc%a0%e8%a8%80%e5%88%97%e8%a1%a8/feed/ 1 277
【转贴】分析师:iPad首年销量将达700万台 https://www.qingran.net/2010/04/%e3%80%90%e8%bd%ac%e8%b4%b4%e3%80%91%e5%88%86%e6%9e%90%e5%b8%88ipad%e9%a6%96%e5%b9%b4%e9%94%80%e9%87%8f%e5%b0%86%e8%be%be700%e4%b8%87%e5%8f%b0/ https://www.qingran.net/2010/04/%e3%80%90%e8%bd%ac%e8%b4%b4%e3%80%91%e5%88%86%e6%9e%90%e5%b8%88ipad%e9%a6%96%e5%b9%b4%e9%94%80%e9%87%8f%e5%b0%86%e8%be%be700%e4%b8%87%e5%8f%b0/#comments Thu, 15 Apr 2010 15:44:02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275 关于ipad销量的预测,转自http://apple.weiphone.com/iPad/2010-04-15/Analysts_iPad_first_year_sales_will_reach_7_million_units_215202.shtml

分析师:iPad首年销量将达700万台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凯蒂•休柏蒂日前预测,iPad销量将于2010年底达到600万台,并且头12个月总计将超过700万台。休柏蒂是在分析一项有2500人参与的调查结果后得出以上数字的。调查显示,有21%的受访者对购买iPad感兴趣,这其中4.6%的人表示“非常有意购买”,另有16.4%表达出“些许兴趣”。

尽管有说法认为iPad主要面向年龄在25至34岁的年轻群体,但此次调查中占比例最大的年龄层为35至44岁,达到27%,45-54岁人群以22%紧随其后,位列第三的55岁以上群体也占到了17%。另外,接近半数即47%的有意购买者较为富有,年收入均在9万美元以上。

不过这项调查给苹果带来的不全是好消息,有整整65%的回复称对iPad“毫无兴趣”,另有约14%的一小部分被调查者说他们对这款产品“不怎么感冒”。休柏蒂同时还提醒投资者,iPad存在威胁其他苹果产品如MacBook及iPod Touch的风险,他们之间销量可能会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
https://www.qingran.net/2010/04/%e3%80%90%e8%bd%ac%e8%b4%b4%e3%80%91%e5%88%86%e6%9e%90%e5%b8%88ipad%e9%a6%96%e5%b9%b4%e9%94%80%e9%87%8f%e5%b0%86%e8%be%be700%e4%b8%87%e5%8f%b0/feed/ 1 275
存档–目前对ipad的销量预测 https://www.qingran.net/2010/04/%e5%ad%98%e6%a1%a3-%e5%af%b9ipad%e9%94%80%e9%87%8f%e7%9a%84%e9%a2%84%e6%b5%8b/ https://www.qingran.net/2010/04/%e5%ad%98%e6%a1%a3-%e5%af%b9ipad%e9%94%80%e9%87%8f%e7%9a%84%e9%a2%84%e6%b5%8b/#respond Fri, 09 Apr 2010 05:21:47 +0000 https://www.qingran.net/?p=252 北京时间4月9日凌晨,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亮相苹果iPhone OS 4.0发布会,并宣布iPad现在销量达到了45万部,4月3日上市首日销量为30万部。低于最乐观的预测。详细数据如下:

iPad销量45万(截至发布会时),首日销量30万,
iBooks下载60万次,
iPad Apps下载350万次,
Apps下载量40亿次,
Apps数量18.5万个,
iPad Apps数量3500个,
iPhone OS浏览器全美占有率64%,
一共卖出了5000万部iPhone,
8500万部iPhone和iPod Touch,
iPhone OS 4夏季可用。

同时看一下各家对ipad的未来销量预测:

“iSuppli今日表示,它预计苹果今年将在全球范围售出710万台iPad”,来源 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10-04-02/572669.shtml

“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分析师基尼·蒙斯特(Gene Munster)认为,苹果iPad平板电脑今年不会有突出表现,明年才会真正爆发,销量有望达到800万台。蒙斯特认为,iPad今年的销量约为200万至300万台,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计为400万至500万台。但他认为,iPad明年的销量将增长至800万台,为苹果增加46亿美元(约7.6%)的收入。他说:“这几乎与iPod业务的规模相同。””,来源 http://tech.sina.com.cn/it/2010-01-28/09433812886.shtml

]]>
https://www.qingran.net/2010/04/%e5%ad%98%e6%a1%a3-%e5%af%b9ipad%e9%94%80%e9%87%8f%e7%9a%84%e9%a2%84%e6%b5%8b/feed/ 0 252